特约主笔:黄夕芮
2025年的第一个大型艺术盛会,毫无疑问是3月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走过12个年头,每一年香港都会以更新的方式,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到这座文化杂糅的城市,来到艺术展会的现场。
除了全新的“艺术探新”奖项,大型装置艺术,历届之最的“策展角落”,首次亮相的画廊同样是今年展览的亮点之一。
23家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画廊,带着他们最“吸睛”的作品来到现场,有编织挂毯,有用长笛做成的大型悬挂装置,也有来自20世纪大师安迪·沃霍尔和中国的新水墨作品。我们与其中3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画廊主聊了聊他们的第一次“香港巴塞尔之旅”。


另外五家首次参展的画廊,出现在“亚洲视野”单元,他们更加注重画廊的本土性,尤其能引起我们共鸣的,是两家SC画廊和李安姿当代空间两家香港本地的画廊。其他的重点画廊有来自印度诺伊达的Anant Art画廊和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Neon Parc画廊。Anant Art画廊会在展位上全面展示著名的巴基斯坦女性艺术家新微缩主义者阿伊莎·哈立德(Aisha Khalid)三十多年来创作的挂毯、版画和多联画作品。
Neon Parc画廊则展出了澳大利亚著名艺术家迪埃纳·乔治蒂(Diena Georgetti)的最新绘画作品,画面延续了她一贯色彩艳丽、复合多元的艺术风格。

李安姿当代空间带来了陈育强的新水墨作品,对岩石、树木和水等自然元素的科学探索,为传统中国山水画带来新的诠释,他同时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


首次参展画廊中最年轻的画廊,是2022年创办的香港本土SC画廊。当我们与创办人张宝华(Sharon Cheung)谈到为何在第一次参展时,带来周俊辉的研究型项目《Interview the Interviewer II》,她告诉我们,他们认真考虑过到底应该向观众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我认为应该是一个最熟悉、最真实的故事——香港的故事。周俊辉很多作品,包括早期的「的士系列」、「城市系列」和「电影系列」都充满浓厚的本土色彩。尤其是周俊辉「电影系列」,通过选取非常通俗的文化元素,比如一句对白、一个场景,去讲述一个能引起公众共鸣的故事,令人会心一笑,展现了他作品中强烈的社会感。他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公共知识分子。因此,如果要选一位能够代表香港的艺术家,他必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宝华在创办画廊之前,从事了11年新闻行业的工作,期间还有许多未被挖掘或整理的素材,她本人也是一位艺术家。《Interview the Interviewer》这个系列以周俊辉访问她过去作为记者的经历为核心,是香港和国际观众都能理解的新闻事件与重要历史时刻。
她特别看重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回应,以及对自身的反思。“在当代艺术里,艺术早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表现形式,更在于艺术家如何透过作品呈现他们与世界的关系。”